為何華人那麼喜歡玩百家樂?
百家樂起源於義大利和法國,早期流傳在西方賭壇,後來卻是在澳門發揚光大。在澳門,「百家樂」幾乎主導所有賭客的情緒脈動,連「吃角子老虎」那種能吐出億萬財富的財神爺都無法掠其風采。
為何華人會那麼喜歡玩「百家樂」?這問題相當有趣,花點時間來探討,也許可以找出若干攸關自己內心幾道層次分明的印記,甚至可能幫我們了解一些在賭壇流傳的訛言誤傳。
「百家樂」有高度的「私人領域」,每個人所下注的賭資就在自已桌前設定的領域內,這一點當然很吸引人,但是最主要的魅力卻是:賭客被區隔成兩陣營,「敵我對峙」的廝殺氛圍才是重頭戲。
「莊」與「聞」,兩邊涇渭分明,隨你投注。當大家投注結束,賭場人員會在「莊」與「聞」兩邊各發給兩張牌。現在,問題出來了:大家都丟錢進來,誰負責翻牌?
「賭最大的那個大爺,他有看牌、翻牌的特權」 ,沒錯,就是這一 條規矩讓百家樂在賭城裡成為華人賭圈最有吸引力,也是最有戲劇效果的賭局。不但當局者熱血賁張,就連湊在一 旁看熱鬧的人也會被感染,眾人屏住大氣,緊張地等候兩邊的大爺亮出手中「武器」,一旦勝負揭曉,成者王、敗者寇,當有人正為自己歸依的聖君而歡呼時,有人卻必須為誤入衰亡陣營而哀嘆。
「莊」與「聞」,猶如「楚河漢界」,搴旗大纛的領袖地位就是造就百家樂穩固立足在華人社會的文化基因。
碌康「 看牌、翻牌的特權」的確是百家樂擄獲華人賭客的重要因素,另一點就是:補牌的特殊規則讓百家樂勝負過程中增加不少緊張懸疑的詭奇氣氛。
亮出前面四張牌的過程已經足以令人屏息,有時四張牌就當場定生死,有時卻還得再來一兩次折磨(當然很多人認為這是難以描繪的樂趣),當「聞」的第三張牌翻出來,「莊」可能就當場宣怖勝利,但是,經常卻還得再拿一張,再戰一次才能凱旋。四張牌、五張牌,有時卻又是六張牌,眾人情緒會隨著一張張被逐步翻出的牌面而急遽轉折,這也是魅力之一。
還有一項,點數的變化,明明前兩張已經拿到5點,眼看贏面也有一半,想不到第三張翻出來,卻補到一張令你氣絕垂淚,讓對手歡呼鬼吼的5點。點數的增減總是曲折迥轉,眾人隨之欲仙欲死,這更讓雙方陣營的情緒動輒沸騰,真的很像是劍拔弩張的兩隊大軍。
真的很精采,沒玩過百家樂?看完01的玩法介紹後,建議你拿出撲克牌跟朋友玩上幾把,保證你愛不釋手!
「破壞賭具被容許、默許」,這應該也是華人鍾情於百家樂的重要因素。負責看牌的「大爺」可以在翻牌過程中,在撲克牌四個角落捏捏折折,甚至在點數不佳,讓他輸錢時還能拿賭具出氣。我曾在澳門多次碰上有人不只一口髒話,還當場撕毀那張他醚了老半天,好不容易等點數揭曉時卻讓他輸錢的撲克牌,賭場的人也不會出聲喝阻。反正桌上的撲克牌一旦被摸過,就必須棄置,不可能用第二次。「輪盤」賭輸,賭客敢抓出鋼珠亂砸嗎?賠錢事小,可能還會吃上毀損或傷害官司,說不定還會當場被警衛拖出去。